N10004
N10004 制造過程?
N10004 初步流程:
N10004 ——熱加工(推薦1150℃~900℃后水淬)
N10004 ——冷加工(退火態)
N10004 ——酸洗(推薦先用細晶方式進行打磨后鹽浴預處理做酸洗前準備)
N10004 加工流程:
N10004 ——機加工(低速重刀)
N10004 ——焊接(**為固溶狀態下不需在熱處理,注意**層間溫度小于150攝氏度)
N10004 依據性能所做的分類?
N10004 ——高溫合金因其在超高溫下保溫50小時以后仍然不會有敏化傾向而得名。
N10004 ——耐蝕合金因其對yang化和還原環境的各種腐蝕介質;**的抗點腐蝕和縫隙腐蝕的能力。正是其**的耐無機酸腐蝕能力并且不會產生由于氯化物引起的應力腐蝕開裂而得名。
.........................................................................................
N10004美國HaStelloy S 鎳基固溶合金HaStelloy S高溫合金
編號:N10004
化學成分:
Cr:5.0
Ni61.0
Co:2.5max
Mo:24.5
Fe:5.5
C:0.12max
V0.6
.........................................................................................
N10004
N10004 目前上有近2000個特殊鋼牌號、約50000個品種規格。單單的規格就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于:
N10004
N10004 ——鋼板:
N10004 從工藝上分——熱軋和冷軋
N10004 從厚度上分——小于3mm為薄板,大于3mm為厚板
N10004 ——鋼帶
N10004 按厚度分為薄鋼帶(厚度不大于4mm)和厚鋼帶(厚度大于4mm)
N10004 按寬度分為寬鋼帶(寬度大于600mm)和窄鋼帶(寬度不大于600mm)
N10004 窄鋼帶又分為直接軋制窄鋼帶和由寬鋼帶縱剪窄鋼帶
N10004 按表面狀態分為原軋制表面和鍍(涂)層表面鋼帶
N10004 按用途分為通用和zhuan用(如船體、橋梁、油桶、焊管、包裝、自生車等)鋼帶
N10004 ——鋼管
N10004 按生產方法可分為兩大類: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
N10004 無縫鋼管按生產方法可分為:熱軋無縫管、冷拔管、精密鋼管、熱擴管、冷旋壓管和擠壓管等
N10004 焊接鋼管因其焊接工藝不同而分為爐焊管、電焊(電阻焊)管和自動電弧焊管
N10004 ——鋼棒
N10004 按生產工藝分可分為熱軋、鍛制和冷拉三種。
N10004 按使用加工方法分為:壓力加工用鋼和切削加工用鋼
N10004 按表面狀態分為黑棒和光亮棒
N10004 ——鋼絲
N10004 按尺寸分類:有特細<0.1毫米、較細0.1~0.5毫米、細0.5~1.5毫米、中等1.5~3.0毫米
N10004 粗3.0~6.0毫米、較粗6.0~8.0毫米,特粗>8.0毫米
N10004 按強度分類:有低強度<390兆帕、較低強度390~785兆帕、普通強度785~1225兆帕
N10004 較度1225~1960兆帕、度1960~3135兆帕、特度>3135兆帕

.........................................................................................
威勵集團資料參考:
角鐵熱軋生產出來以后,先經過淬火,然后再回火。
出現的問題:淬火后的工件變形比較厲害,經常碰感應圈。后期的回火后,無法保障工件是直線型的。
解決的方法:再保障連續生產,硬度達標的情況下,稍增大感應圈的間隙,機械工藝上增加多道輥,以保障工件生產出來后盡量為直線型。
齒輪材料如何選擇?齒輪材料選擇必看
(1) 輕載、低速或中速、沖擊力小、精度較低的一般齒輪。
選用中碳鋼,如Q235、Q275、40、45、50、50Mn等鋼制造,常用正火或調質等熱處理制成軟齒面齒輪,正火硬度HBS160~200;一般調質硬度HBS200~280。因硬度適中,精切齒廓可在熱處理后進行,工藝簡單,成本低。齒面硬度不高則易于磨合,但承載能力也不高。這種齒輪主要用于標準系列減速箱齒輪、冶金機械、中載機械和機床中的一些次要齒輪。
(2) 中載、中速、承受一定沖擊載荷、運動較為平穩的齒輪。
選用中碳鋼或合金調質鋼,如45、50Mn、40Cr、42SiMn等鋼,也可采用55Tid、60Tid等低淬透性鋼。其最終熱處理采用高頻或中頻淬火及低溫回火,制成硬齒面齒輪,可達齒面硬度HRC50~55,齒輪心部保持正火或調質狀態,具有較好的韌性。由于感應加熱表面淬火的齒輪變形小,若精度要求不高(如7級以下),可不必再磨齒。機床中絕大多數齒輪就是這種類型的齒輪。對表面硬化的齒輪,應注意控制硬化層深度及硬化層沿齒廓的合理分布。
(3) 重載、高速或中速,且受較大沖擊載荷的齒輪。
選用低碳合金滲碳鋼或碳氮共滲鋼,如20Cr、20CrMnTi、20CrNi3、18Cr2Ni4WA、40Cr、30CrMnTi等鋼。其熱處理采用滲碳、淬火、低溫回火,齒輪表面獲得HRC58~63的高硬度,因淬透性較高,齒輪心部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這種齒輪的表面耐磨性、抗疲勞強度和齒根的抗彎強度及心部抗沖擊能力都比表面淬火的齒輪高,,精度要求較高時,最后一般要安排磨削。它適用于工作條件較為惡劣的汽車、拖拉機的變速箱和后橋齒輪。碳氮共滲與滲碳相比,熱處理變形小,生產周期短,力學性能高,而且還應用于中碳鋼或中碳合金鋼,所以許多齒輪可用碳氮共滲來代替滲碳工藝。內燃機坦克、飛機上的變速齒輪的負載和工作條件比汽車的更重、更惡劣,要求材料的性能更高,應選用含合金元素高的合金滲碳鋼,以獲得更高的強度和耐磨性。
(4) 精密傳動齒輪或磨齒有困難的硬齒面齒輪(如內齒輪)。
主要要求精度高,熱處理變形小,宜采用氮化鋼,如35CrMo、38CrMoAlA等鋼。熱處理采用調質及氮化處理,氮化后齒面硬度高達HV850~1200(相當于HRC65~70),熱穩定性好(在500~550℃仍能保持高硬度),并有一定的抗蝕性。其缺點是硬化層薄,不耐沖擊,故不適用于載荷頻繁變動的重載齒輪,而多用于載荷平穩、潤滑良好的精密傳動齒輪或磨齒困難的內齒輪。近年來,由于軟氮化和離子氮化工藝的發展,使工藝周期縮短,選用鋼種變寬,選用氮化處理的齒輪逐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