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16
GH16 金屬材料抵抗硬的物體壓陷表面的能力,稱為硬度。
GH16 根據試驗方法和適用范圍不同,硬度又可分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肖氏硬度、顯微硬度和高溫硬度等。
GH16 A、布氏硬度(HB) 用一定直徑的鋼球或硬質合金球,以規定的試驗力(F)壓入式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后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的壓痕直徑(L)。布氏硬度值是以試驗力除以壓痕球形表面積所得的商。以HBS(鋼球)表示,單位為N/mm2(MPa)。
GH16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F--壓入金屬試樣表面的試驗力,N; D--試驗用鋼球直徑,mm; d--壓痕平均直徑,mm。 測定布氏硬度較準確可靠,但一般HBS只適用于450N/mm2(MPa)以下的金屬材料,對于較硬的鋼或較薄的板材不適用。在鋼管標準中,布氏硬度用途zui廣,往往以壓痕直徑d來表示該材料的硬度,既直觀,又方便。
GH16 舉例:12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徑10mm鋼球在1000Kgf(9.807KN)試驗力作用下,保持30s(秒)測得的布氏硬度值為120N/ mm2(MPa)。
GH16 B、洛氏硬度(HR) 洛氏硬度試驗同布氏硬度試驗一樣,都是壓痕試驗方法。不同的是,它是測量壓痕的深度。即,在初邕試驗力(Fo)及總試驗力(F)的先后作用下,將壓頭(金鋼廠圓錐體或鋼球)壓入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后,卸除主試驗力,用測量的殘余壓痕深度增量(e)計算硬度值。其值是個無名數,以符號HR表示,所用標尺有A、B、C、D、E、F、G、H、K等9個標尺。其中常用于鋼材硬度試驗的標尺一般為A、B、C,即HRA、HRB、HRC。
GH16 硬度值用下式計算: 當用A和C標尺試驗時,HR=100-e 當用B標尺試驗時,HR=130-e 式中e--殘余壓痕深度增量,其什系以規定單位0.002mm表示,即當壓頭軸向位移一個單位(0.002mm)時,即相當于洛氏硬度變化一個數。e值愈大,金屬的硬度愈低,反之則硬度愈高。 上述三個標尺適用范圍如下: HRA(金剛石圓錐壓頭)20-88 HRC(金剛石圓錐壓頭)20-70 HRB(直徑1.588mm鋼球壓頭)20-100 洛氏硬度試驗是應用很廣的方法,其中HRC在鋼管標準中使用僅次于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可適用于測定由極軟到極硬的金屬材料,它彌補了布氏法的不足,較布氏法簡便,可直接從硬度機的表盤讀出硬度值。但是,由于其壓痕小,故硬度值不如布氏法準確。
GH16 C、維氏硬度(HV) 維氏硬度試驗也是一種壓痕試驗方法,是將一個相對面夾角為1360的正四棱錐體金剛石壓頭以選定的試驗力(F)壓入試驗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后卸除試驗力,測量壓痕兩對角線長度。 維氏硬度值是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所得之商,
GH16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HV--維氏硬度符號,N/mm2(MPa); F--試驗力,N; d--壓痕兩對角線的算術平均值,mm。 維氏硬度采用的試驗力F為5(49.03)、10(98.07)、20(196.1)、30(294.2)、50(490.3)、100(980.7)Kgf(N)等六級,可測硬度值范圍為5~1000HV。
GH16 表示方法舉例:640HV30/20表示用30Hgf(294.2N)試驗力保持20S(秒)測定的維氏硬度值為640N/mm2(MPa)。
GH16 維氏硬度法可用于測定很薄的金屬材料和表面層硬度。它具有布氏、洛氏法的主要優點,而克服了它們的基本缺點,但不如洛氏法簡便。維氏法在鋼管標準中很少用。 HB是用一定的力將一定直徑(2.5、5、10)的鋼球壓向被測材料的表面,然后測量被測材料表面鋼球壓痕的直徑以判斷材料的硬度。 材料的原始狀態和鋼材的退火、正火或調質常用HB。 HR有A、B 、C3三種。A和C 用120度的金剛石正圓錐體作測頭,B用直徑1.588的鋼球作測頭。測量方法都是先用一個預壓力將測頭壓在被測材料的表面,再施以主壓力,然后撤除主壓力,測量壓入深度判斷材料的硬度。 HV是對HR的一種改良。因120度的正圓錐體不符合金剛石的晶體結構,不易磨好,所以HV將測頭改為棱圓椎體,頂端可以制作得非常精良。測量方法同HR。 HRA和HV用來測量材料經表面熱處理,如氮化、滲碳以后的表面硬度,HRC常用于測量淬火后硬度。 2、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的縮寫
.........................................................................................
GH16GH16高溫合金
概述:
GH16高溫合金棒是Fe-Ni-Cr基固溶強化型變形高溫合金,使用溫度在950℃以下,合金以加入鉻、鎢和鉬等元素進行固溶強化。合金可在950℃以下長期使用,在1000℃以短時使用。合金具有較好的抗yang化性、高的塑性、較高的熱強性和良好的抗冷熱pi勞性能。合金冷沖壓成形和焊接工藝性能良好。主要產品有冷軋板、中厚板、棒材、絲材、鍛件和環形鍛件等。
GH16化學成分:
碳C:≤0.010 ,
硅Si:≤0.08 ,
錳Mn:≤0.50 ,
磷P:≤0.040 ,
硫 S:≤0.020 ,
鎳Ni:余量
鉻Cr:22?
鐵Fe:≤3.0,
鋁AL:≤0.50,
銅 Cu:1.3~1.9
密度:8.31
熱處理制度:
冷軋薄板1140℃-1180℃空冷。
管材、絲材、板金件、焊接組合件,1150℃-1170℃空冷。
棒材、鍛件、圓餅和環形件,1160℃空冷。
可替代:
合金在700℃-900℃長期工作時有一定的時效硬化現象,導致室溫塑性有所下降,高溫持久強度也略有降低。合金在高于700℃長期工作時產生晶界氧化。在100℃以上的高溫抗yang化比同類用途的鎳基合金稍差,合金可作為鎳基GH3030、GH3039和GH3044的代用材料。
.........................................................................................

威勵集團資料參考:
模具氮化處理的缺陷分析意義
模具進行氮化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蝕性能和抗疲勞性能。由于滲氮溫度偏低,一般在500~600度范圍內進行,滲氮時模具芯部沒有發生相變,因此模具滲氮后變性較小。一般熱作模具鋼都可以在淬火、回火后在地獄回火溫度的溫度區進行滲氮;一般碳鋼和合金鋼在制作塑料模具時也可以在調質后的回火溫度下滲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剛也可以在氮化后進行淬火、回火熱處理。
實踐證明,經過氮化處理后的模具使用壽命顯著提高,因此模具氮化處理已經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但是,由于工藝不正確或操作不當,旺旺造成模具滲氮硬度低、硬度不均勻、表面有氧化色、滲層不致密,表面出現網狀或針狀氮化物等缺陷嚴重影響模具使用壽命。
因此研究模具滲氮層缺陷、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探討減少和防止滲氮缺陷產生的工藝措施,對提高模具的產品質量,延長壽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模具常用的熱處理方式
模具熱處理主要是針對鋼性模具來說的,因此模具熱處理工藝是指模具鋼在加熱、冷卻過程中,根據組織轉變規律制定的具體熱處理加熱、保溫和冷卻的工藝參數。
根據加熱、冷卻方式及獲得組織和性能的不同,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常規熱處理、表面熱處理等。模具鋼的常規熱處理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模具熱處理是模具制造中的關鍵工藝之一,直接關系到模具的制造精度、力學性能(如強度等)、使用壽命以及制造成本,是保證模具質量和使用壽命的重要環節。正確選用鋼材和合理的熱處理工藝,對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在性能、減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模具的質量和使用壽命都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當前模具熱處理技術發展較快的領域是真空熱處理技術和模具的表面強化技術。根據熱處理在零件生產工藝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模具熱處理又可分為預備熱處理和終熱處理。